作为一本方法论的书籍,阅读难度肯定比之前共读的《解忧杂货店》和《岛上书店》要高,但我相信每一个能够坚持下来的人,都一定获益良多。今天的专题回顾,想向大家分享一下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。在十点读书会公众号回复:领读笔记,即可查看《如何阅读一本书》的知识包。 1 我害怕阅读的人,你呢?阅读完《如何阅读一本书》,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危机感,第一次深切感受到:自己把阅读想得如此浅薄。作为一所重点大学的毕业生,学历对我的虚荣心有极大的满足感。可是,当看到《如何阅读一本书》里的这段描述,我顿时面红耳赤: 「大学的文凭应该代表着一般大学毕业生的阅读水平,不但能够阅读任何一种普通的资料,还能针对任何一种主题做个人的研究。然而,通常大学生要在毕业以后,再读三四年的时间才能达到这样的程度,并且还不见得一定达到。」 说来惭愧,毕业论文时,发现自己读不进,甚至读不懂专业的文献。学历,简直成为了我阅读能力的遮羞布。工作之后,阅读能力更是退化得厉害,枕边永远放着手机、ipad、笔记本电脑,却唯独少了一本书。第一次深刻感受到了:我害怕阅读的人。 我害怕阅读的人,因为与他们相比,我只是知识的搬运工,而不是吸收者。 《如何阅读一本书》里戳中了我们的痛点:“太多的资讯就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,都是一种对理解的阻碍。现代媒体正以压倒性的泛滥资讯阻碍了我们的理解力。”怎么阻碍呢?太过精心的设计、过于完整的呈现、思维难度的降低,使阅读者自然而然地接受包装过的信息,而不需要面对困难和努力,很容易整理出“自己”的思绪。 我害怕阅读的人,因为与他们相比,读书从未真正意义上的促进我的成长。 我懒惰、拖延,没有勇气选择一本有深度的书,向自己既有的理解力发起挑战。正如《如何阅读一本书》里说的:阅读一本书有三个目的:①增加读者的资讯;②为了娱乐消遣;③增进读者的理解力。而最有价值的恰恰是第三点。太容易读懂的内容,只能说明你和作者的理解力相当,而这种理解力在你遇见这本书之前,本身就具有了。而仅仅停留在获取资讯、娱乐消遣的层面,对促进个人成长是有限的。 我害怕阅读的人,因为与他们相比,我只是“读书人”,而不是“读过书的人”。 为获得资讯而阅读,是“读书人”,增进理解而阅读,是“读过书的人”。而真正懂得阅读艺术的一定是“读过书的人”,因为他们是凭着头脑运作,除了玩味读物中的一些字句外,不假任何外助,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我。凭着自己的心智活动努力阅读,从只有粗浅的了解推进到深入的体会,就像是自我的破茧而出。 2 不再害怕,我希望成为阅读的人这种危机感,让我重新审视阅读、学习与自我成长之间的关系,要让自己不再害怕的最好方式,就是让自己成为阅读的人。通过《如何阅读一本书》,让阅读习惯成为武装头脑的铁布衫,让自己成为一个有自我期许的阅读者。 告别平庸的阅读,我们需要使命感,更需要方法。 我们的使命就是阅读好书,自我成长。但并不意味着凭着一腔热忱就能读好书,也需要好的方法,否则一沾书就犯困的毛病还是改不了。正如《如何阅读一本书》里提示的:人们在读一本好书的时候会打磕睡,并不是他们不想努力,而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要如何努力。除非你能真正起身接触到它们,把自己提升到同样的层次,否则好书只会使你厌倦。并不是读书让你厌倦,而是因为你欠缺有效运用自我提升的技巧,在挫败中产生了沮丧,因而才感到厌倦。要保持主动的阅读,你不只是要有意愿这么做而已,还要有技巧能战胜最初觉得自己能力不足部分,进而自我提升。 不要做一个情绪化的读者,而要做一个有风度的读者。 多问为什么,少想凭什么。我们很多时候,过于沉浸在自我的世界。因为我们常常习惯性的思维模式是:凭什么,而不是为什么。“凭什么要让一让,凭什么要等一等,凭什么要听一听”,“凭”和“为”一字之差,可是里面却包含了成见、情绪化、不客观。此外,受教是一种美德。我们并不欠缺好的学习能力,而是欠缺好的学习美德。而受教是一种极为主动的美德。总之,作为一个有风度的读者:在你说出“我同意”,“我不同意”,或“我暂缓评论”之前,你一定要能肯定地说:“我了解了。” 最后,写在读完《如何阅读一本书》之后:没有人是一座孤岛,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。好的书单,并不是压迫你的目标,而是来自一个世界的邀请函。你大可以从容地接受邀请,只要你觉得很自在,任何时候都可以开始。读书的主要目标是要读得好,而不是要读得广,而要成为阅读的人,我们使命是阅读好书,自我成长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