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小说家夏目漱石曾在日记中写道:“人生能品尝美味的餐点就是福气。”以下十本关于饮食的书,与你分享美味食物的点点滴滴。 《厨房里的人类学家》 作者:庄祖宜 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3月
作者庄祖宜原本是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人类学博士候选人,而她却毅然决然放下博士论文,投身研习烹饪。她的这本食书,不仅仅关于动刀玩火、烹鱼割肉,它还记录了作者从学院到厨房、不求学位只求美味的见闻与心得。 《暴食江湖》 作者:焦桐 生活?读书?新知三联书店20010年12月
“舌头的阶级性非常分明,等而下之的舌头用来打口水战,呼口号,高尚的舌头用来赞美神,最高级的舌头则用来接吻,品味美酒佳肴。”于是作者秉着对食物的热忱,开始论素食、论螃蟹、论牛肉面、论红酒……以严肃而庄重的态度发表着对食物的见解。 《食桌情景》 作者:池波正太郎 生活?读书?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4
池 波正太郎是著名的小说家、电影评论家,也是颇有名气的美食家。他认为:“心情愉悦地用餐不但是保持健康的不二法门,巢中(家中)的气氛要是过于低落的话, 就算是端上高级的牛排特餐,也会让人有一种‘尸骨无存’的错觉。”他的这本美食随笔,并不局限于对美食本身的食材、制作、火候的介绍品评,而常常会通过荡 开的故事,收回到美食的“文化思考”上来。 《料理图鉴》 作者:越智登代子 远足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9出版
3000多幅手绘插画、1500个烹饪秘诀和241道美食小作法,这本《料理图鉴》将通过简单的说明和活泼可爱的插画带领你进入有趣的烹饪世界。作者在书中整理介绍了所有日常饮食小常识,希望人们能够重拾“自己料理饮食”这个基本生存能力。 《留味行》 作者:瞿筱葳 世纪文景/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4月
死亡带走记忆,也带走了吃了三十余年的熟悉味道。于是在奶奶去世后,作者决定“该去走一趟奶奶逃难时走过的路”。她要重新尝一遍奶奶的家乡菜,那或许是每年作者生日时,奶奶必定要做的雪菜肉丝煨面,也或许是家常的腌黄瓜。这本书,关于记忆、历史与味道。 《妈妈的柴火灶》 作者:二毛 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11月
这是一本带着浓浓怀旧情调的美食文化随笔。二毛以轻松温暖的笔调,讲述了困难时代母亲用巧手把平淡无奇的食材变为至美之味,并从各个角度叙述了各路美食的源流、历史、及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。全书弥漫着亲切的市井气息和淡淡的人间烟火味。 《寻味中国》 作者:林留清怡 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年
作 者林留清怡是一个华裔美国女孩儿,她在哥伦比亚大学硕士毕业后首次来到中国,希望通过美食走进中国文化,寻找自己的根。于是,在厨房里,在餐桌上,她尝遍 独特的中国美食,也碰到形形色色的中国老百姓,耳闻目睹了这些人物普通或又不平凡的故事。她写下了自己的经历,从中国人的餐桌看尽中国社会的风貌百态和时 代变迁。“寻味中国”的“味”,不仅仅是食物的美味,更是人生的滋味。 《LIFE家庭味》 作者:饭岛奈美 朱雀出版社2011年5月
豆皮寿司、日式炸鸡块、松饼、肉酱意大利面……作者除了在书中详细介绍了这些料理的烹饪步骤与秘诀外,还分享了自己设计食谱时的想法。她希望读者能够和自己喜欢的人一起做,一起吃,一同体验“吃入口很美味,能吃到很开心,在同一个空间里一起享用美食很幸福”的乐趣。 《旅人的食材历》 作者:洪震宇 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年3月
你是否进行过这样的旅行?在最对的季节,到最盛放的产地品尝最新鲜可口的美味食材?这可不仅仅是味蕾的涉猎,更蕴含着食物背后的人情、故事、风土与历史。书中记录的,是作者充满食物气息的旅行回忆。 《边走边啃腌萝卜》 作者:妹尾河童 生活?读书?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4月
妹尾河童此行以日常生活中的腌萝卜为线索,从东京都出发,一路品尝了从监狱、寺院直至远洋渔船厨房里的腌萝卜,他最后甚至亲自做起腌萝卜来。在他细致入微的 描述下,各地独具风味的腌萝卜令人垂涎欲滴。而在日本经济腾飞后,这些传统的腌萝卜则越来越被批量化的食品所替代。啃着腌萝卜,咽下的却是对过去的怀念和 浓浓的乡愁。 |